男女主角分别是程弯弯赵大山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全文小说穿成恶婆婆,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》,由网络作家“朝云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小说《穿成恶婆婆,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》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,作者为“朝云紫”,主要人物有程弯弯赵大山,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:砚的摊贩,一个个目瞪口呆。他们在这里摆摊有许多年了,一天能卖出去一份都谢天谢地了,可这大婶,半个时辰全卖光。是他们太矜持了呢,还是这劳什子冰粉真有那么解暑?几个摊贩的脑袋凑过去,木桶里干干净净的,啥都没了。程弯弯笑眯眯的对后赶来的学子道:“今儿已售空,大家明天早点来。”母子三人将家当收拾好,还了木桌之后,然后挑着担子往......
《全文小说穿成恶婆婆,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》精彩片段
南府书院有学子大约两百余人,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出头,都是翩翩少年。
这些翩翩少年手上自然是有钱的,用来买笔墨纸砚,一个砚台的价格在五百文左右,一支最差的毛笔也至少得一百文以上,在这些摊位之中,冰粉显得格外便宜。
“免费试吃,酸甜两种口味可选。”程弯弯笑盈盈的道,“便宜卖了啊,三文钱一碗。”
正在盛冰粉的赵三牛手抖了一下,之前不是卖两文的吗,咋换个地方就涨价了,本来两文钱就没多少人买,涨价后怕是要全砸手上了……
赵三牛愁眉苦脸时,只听到哗啦啦一声响,一大堆铜钱被扔在桌子上。
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大手一挥:“承蒙各位不弃,愿与在下结为君子之交,在下囊中羞涩,请不起诸位喝酒,只能用这劳什子冰粉代替,还请各位不要嫌弃。”
“兄台这是说哪里话。”
“不敢叫兄台破费……”
一群书生互相奉承谦让起来。
程弯弯在边上数钱,她大声道:“一共是三十个铜钱,三牛,上十碗冰粉!”
赵三牛瞬间打了鸡血,飞快盛出来十碗,十个翩翩少年拿着白瓷梅花碗,就这样站在摊位前喝起来。
这个朝代有没有冰粉程弯弯不知道,但绝对是河口镇独一份。
“这清凉的口感竟丝毫不输于湖州的冰饮。”
“本来还觉得衣衫汗湿黏腻,一口冰粉下去,顿觉暑气消散。”
“一碗冰粉解热暑,两勺红糖可忘忧!”
“这首打油诗甚好!”
书生随口一句打油诗,在南府书院蔓延开,不多时,又有不少学子闻风而来。
程弯弯负责收钱接单,赵三牛负责盛冰粉,赵大山负责在冰粉里加红糖或山楂碎,并及时清洗餐具……母子三人第一次合作,却十分有默契,还不到半个时辰,七八十碗冰粉就卖完了。
旁边卖笔墨纸砚的摊贩,一个个目瞪口呆。
他们在这里摆摊有许多年了,一天能卖出去一份都谢天谢地了,可这大婶,半个时辰全卖光。
是他们太矜持了呢,还是这劳什子冰粉真有那么解暑?
几个摊贩的脑袋凑过去,木桶里干干净净的,啥都没了。
程弯弯笑眯眯的对后赶来的学子道:“今儿已售空,大家明天早点来。”
母子三人将家当收拾好,还了木桌之后,然后挑着担子往大街上走,准备再买点东西带回去。
赵大山没忍住开口问道:“娘,为啥在这里要卖三文钱一碗?”
赵三牛猜测道:“可能是因为那些书生看起来挺有钱?”
程弯弯摇头:“若是见书生有钱就开高价,这不是故意骗钱吗,和一些奸商又有什么区别?我之所以提高一文钱,是因为这里是河口镇,我们是靠双脚把冰粉挑过来的,无形之中增加了劳动成本。若是把冰粉运到省城去卖,就得卖五文钱一碗,因为耗费在路上的时间更长。”
赵大山和赵三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。
走到一个巷子里,程弯弯将所有钱倒出来,一共是两百七十七文钱,今天的收入全在这里。
“大山,你拿二十文钱去买花生,这是做冰粉的辅料,能买多少是多少。”她顿了顿,又推出去三十文,“家里红糖也没有了,你再买点红糖回来。”
程弯弯数出三十个铜钱给赵三牛:“你去肉铺看看,三十文能买多少是多少。”
赵三牛还没看到肉呢,那口水滋溜一下就流出来。
“买完后你们可以在河口镇逛一逛,半个时辰后,我们在这里汇合。”
程弯弯和两个儿子分头行事,她手上还有接近两百文钱,足够她浑水摸鱼买很多东西了。
她走出巷子,径直走进布庄。
家里六口人每人只有两身换洗的衣服,补丁上面是补丁,衣服早就破的不成样子了,她穿了半个月的破衣服,真的忍无可忍,尤其是,古代还没有内衣,她必须得给自己搞一套内衣。
布庄走进去,放在门口两侧的都是土布,用麻料制成的,也是最便宜的一种布,在粮价飞涨的时候,布价格外平稳,两文钱就能买一尺。
她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,一个成年男人做一身衣服,大概需要六七尺布,女人五尺左右,她买了灰色土布十尺,青色土布十尺,藏蓝色十尺,黑色十尺,以及土黄色和淡粉色各十尺,一共花了一百二十文文。
走出布庄后,她花二十文在商城里购买了棉质女士内裤四条,她和吴慧娘一人两条,就当是在布庄买的。
她在镇上逛了一圈,可算是看到卖小鸡仔的了,几十只鸡在笼子里焉巴巴的,看起来就像活不了多久,另一个笼子里是小鸭子,鸭子嫩黄色,看着精神头稍微好一点。
“大婶,买鸡仔吗,六文钱一只!”卖鸡的男人唾沫横飞,“我们家这鸡仔个顶个的壮实,都是能生蛋的母鸡,长大了是公鸡拿来退钱,要是养死了我可以给你退十倍的钱……”
这男人话还没说完,笼子里一只鸡仔啪叽一声就倒下了。
程弯弯:“……”
天气太热,小鸡的生命太脆弱了。
好在现在大河村不缺水,可以买小鸭子回去养起来。
小鸭子也是六文钱一只,程弯弯选了二十只精神头不错的鸭子放进背篓,小鸭子嘎嘎叫,她的心情莫名就愉悦起来。
才买了布和鸭子,她手上的两百个铜板就已经快花光了。
程弯弯提前回到小巷子,在商城采购主食。
上回谎称卖银簪赚的钱买回家的粮食,早就吃光了,若不是她时不时填补一些进去,一大家子人怕是早去喝西北风了,吴慧娘问过几次家里咋还拿得出粮食,都被她搪塞过去了。
幸好今儿赚了点钱,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哄骗她单纯的大儿媳。
最常见的粟米买了三十斤,大米二十斤,白面二十斤,还有黑面荞面玉米面什么的,各买了十斤。
她还买了一些点心,几块洗澡用的香皂,一个木梳子,还有一双看起来土里土气的布鞋……
程弯弯见不得光的钱被这么挥霍后,还剩一百一十八两有多。
等赵大山和赵三牛回来的时候,就见地上有粮食,有布匹,竟然还有二十只嘎嘎叫的小鸭子。
风吹过来。
带来了泉水的清凉,但一行人心头依旧燥热。
赵安河一否定,赵二狗就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往下说了。
程弯弯淡声开口:“除了挖沟渠,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更好的主意吗?”
所有人都沉默了,他们想不出来。
“二狗子,你继续说。”里正吸了一口旱烟,“万一能行得通呢?”
赵二狗昨晚一夜没睡,自然不是为了失恋的事,而是在想怎么更好的挖渠引水。
这是全村最重要的一件事,早就超过了他的私人感情。
“十几里听起来很远,走起来也得大半个时辰,但其实,只要把十几里分成无数个小段,每人负责一段,这件事就不算是一件很难的事了。”
他站起身,走了三四大步,继续说道。
“这大概是一丈,一个人一个时辰能挖完,不过天不下雨泥土很硬实,泥土里还有石头啥的,那就假使一个人挖一丈地需要两个时辰。”赵二狗侃侃而谈,“我昨天走下去测量了一下,一共大概是三千丈出头,一丈需要一个人挖两个时辰,那三千丈就需要三千人挖两个时辰……”
他用的是昨天程弯弯教给他的计算方法,算的很快。
里正平常处理田间的庶务时,经常要心算这些数字,他瞬间就给出了答案。
大河村的壮年劳动力,十六到四十五岁之间的人大概有四五百人,这么多人一起上阵,差不多是十五六个时辰。
人不可能一整天都高强度劳作,时间分化一下,那就是大概两天半。
两天半的时间,能将山上的水引流到稻田,这是里正之前根本就不敢想的荒唐事。
“二狗子,你真聪明……”里正难以置信,“我以前觉得铁柱是大河村最聪明的孩子,今天开始,你也算一个。”
赵四蛋噘嘴:“那我就不聪明了嘛。”
里正哈哈大笑起来:“你要是能认十个字,你就是大河村第三聪明的孩子。”
赵四蛋立马揪着赵铁柱的手:“铁柱哥,教我认十个字吧,我请你吃糖炒栗子。”
赵铁柱的口水瞬间就流出来:“一个字换一个栗子。”
赵四蛋立马点头。
心里有了成算,里正整个人都轻松起来。
他站在高石头上,看着蜿蜒向下的山道,开口道:“大山娘,你觉得沟渠选哪条路挖下去更好?”
平时遇到这种事,里正都是和村里的庄稼老把式们商议,但今天,他却总想听程弯弯的意见。
能把赵二狗教的这么聪明,大山娘肯定也不差。
而且大山娘是程家人,程家可是出了一个童生,据说是十里八村年纪最小的童生。
程弯弯思索一会后道:“水源处在谷底,直接从谷底挖沟绕到东边来,然后一路往下,这边不是太阳直射,土质没那么硬实……”
里正频频点头,和程弯弯将沟渠的路线大致定了下来,沿途还做了一些记号。
忙完后,到了午时。
一行人准备下山。
走到半路,程弯弯想到了昨儿赵四蛋的话——要是能孵小鸡就好了。
那两只大母鸡看起来就不像野鸡,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,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。
但如果当着里正的面在山上捡到一只大公鸡,就算是过了明路。
说做就做,程弯弯立马在商城里买了一只专门用来配种的大公鸡,毛色亮丽,鸡冠鲜艳,花了她八十文钱。
她落后了几步,将大公鸡放出来。
“咯咯哒!”
大公鸡扑腾起飞,直朝赵二狗扑去。
赵二狗正在思考挖沟渠的事,这件事虽然已经定下来了,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,他一直在想……
突然有什么东西生扑过来,他吓了一大跳,飞快的就朝边上躲去。
“好大一只鸡!”赵铁柱眼睛发亮,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,猛然生扑过去,一把揪住了大公鸡的翅膀,“哈哈哈,阿爷,爹,二叔,我抓住了一只野鸡,今天晚上有野鸡肉吃了,啊哈哈哈!”
这孩子,都快笑傻了。
赵二狗懊恼不已,朝他飞过来的一只鸡,他竟然躲开了。
这么肥的大公鸡,起码四斤,反正不会生蛋,直接把头拧断,回家炖汤或者烤着吃……这么一想,赵二狗的口水就滋溜流出来了,然后更加懊恼。
程弯弯:“……”
失算了,没想到赵铁柱反应这么敏捷,真不愧是大河村最聪明的娃儿。
她往边上挪了几步,又花八十文买了一只大公鸡……这次,大公鸡朝赵大山飞去。
赵大山眼疾手快,赵二狗带着愤怒,赵三牛像大山一样,赵四蛋生怕鸡飞走了,四个小子同时扑过去。
“咯咯哒!咯咯哒!”
大公鸡被压在最底下,不断的发出惨叫。
程弯弯赶紧将几个孩子拉开,要是这只鸡被压死了,她还得再买一只大公鸡……
还好,这只大公鸡的生命力相当顽强,扑腾着翅膀要逃走。
赵大山搓了一根草绳将大公鸡绑起来,扔进背篓。
“这两只鸡长得一模一样。”里正满脸惊奇,“这年头,野鸡长得比家养的鸡还壮实漂亮,这山里怕是还有什么杂粮没有被发现,以后有时间再找找看。”
程弯弯腹诽,里正你真的想多了,这两只大公鸡都是现代人工饲料鸡,长得能不好看吗?
两家人下山去,一家捉住了一只大公鸡,引起了村里人的围观。
“山上很多好东西!”里正压抑着激动,“你们互相通知一下,一刻钟后全村人来开会,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给大家!”
全村人都沸腾起来。
“今儿个没有水,应该是有关水的好消息。”
“是不是里正答应了桂花村啥条件,桂花村的人答应让我们过去挑水?”
“桂花村的人最难缠,恐怕是要走了我们全村一半的粮食。”
“我们村哪有什么粮食,所有的希望都在地里,天上不下雨,田地一粒米都收不起来。”
“别管什么田里了,现在连人喝的水都没有……”
村里人慢慢汇集在大槐树边的空地上。
大河村一共一百九十七户人家,有没分家的四代同堂,也有分家后的一家四五口,老老少少都来了,一千多个人,站满了空地。
一声鸡鸣,唤醒了大河村。
天才蒙蒙亮,程弯弯就从床上坐了起来。
而她一起身,躺在同一张床上的另外三个小子也同时睁开了眼睛。
赵四蛋迷迷糊糊的说道:“娘,我也要去镇上。”
赵三牛也跟着开口:“娘,我力气大,让我跟着一起去吧!”
这四个孩子,除了老大去过几次镇上卖柴换盐什么的,另外三个小子就从没去过镇上,都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。
程弯弯狠下心道:“今天只准备了一百三十碗冰粉,去两个人就够了,不过可能得买点东西回来,需要人帮忙拿,大山,三牛跟着我一道去。”
赵二狗瞪圆了眼睛:“娘,不是该我跟大哥一起去吗?”
按顺序排下来,怎么算也该是他吧?
他气呼呼的瞪了赵三牛一眼。
赵三牛笑嘻嘻的:“因为我力气大,嘻嘻嘻。”
程弯弯微笑着点头:“三牛力气大一点,买粮食什么的交给他背回来。”
实则,是三牛这孩子实诚憨厚,没老二这么多心眼子,她浑水摸鱼从空间里拿点什么东西当买的,老大和老三大概率不会发现。
赵三牛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智商被选中的,乐颠颠的起床去洗脸。
赵达的牛车停在村口,车上空荡荡的,一个人影都没有,想想也是,这年头家家户户缺粮,一文钱拿来买点吃的不香吗,干啥用来坐牛车?走路过去也才一个时辰,天不亮开始走,太阳还没出来就能到镇上,一来一回能省两文钱,够买一个大馒头了。
母子三人坐上车,两担四个桶,一桶是冰粉,两桶是水,用来清洗餐具,最后一个桶用来装餐具。
家中的碗都破了口,不适合拿去给顾客用,到了镇上第一件事就是去买碗买勺子,先买十套,不够是好事,说明市场潜力大。
赵达一边赶牛车,一边随口问道:“大山娘这是干啥去?”
程弯弯开口道:“试着做了点吃食,拿到镇上看能不能卖出去。”
她要光明正大赚钱,也要光明正大盖房子,更要光明正大在这个时代舒舒服服的活着。
做生意的事,她就没想过瞒着村里人。
当然,究竟赚了多少钱她不会傻了吧唧的透露出去。
赵达没有细问,村里经常有人带东西去镇上卖,鸡蛋干柴是最常见的,有些心灵手巧的妇人会绣手帕,也有些人做绿豆糕什么的,总之都是谋生的小营生,各家有各家的活法。
牛车平稳的朝平安镇驶去。
刚走没多远,一个什么东西从路边的树上突然飞下来,落在了程弯弯的手臂上。
上回坐牛车,就有这东西,这是蝗虫。
赵三牛一把捏住蝗虫,用力给捏死了,他手上沾了蝗虫身体里的汁液,就这么擦在裤腿上。
程弯弯一个头两个大,他们即将要卖吃食,结果这小子还是这么不讲卫生,要是被顾客看到,一碗冰粉都休想卖出去。
她连忙用葫芦瓢搞点清水出来:“三牛,洗个手。”
赵三牛黑脸涨红:“娘,我下次再也不会了……啥东西!”
一只蝗虫撞在他脸上,他啪叽一掌拍下去,一脸脏兮兮。
程弯弯眉心直跳。
赵三牛赶紧认错:“娘,我错了……”
他连忙弄水洗手洗脸,生怕被赶下车。
程弯弯抬头望天,上空有不少蝗虫飞过,不算多,但也不算少。
赵达皱起眉:“这玩意儿去年来过一次,今年要是再来一次,大河村、不、整个平安镇就全完了……”
“达叔,不会的!”赵大山用力摇头,“里正爷爷说了,蝗虫飞走了就不会再来,这一点点剩下的可能是去年没来得及飞走的,不难对付。”
赵达没说话,沉默赶车。
程弯弯也没说话,她数着天上飞过的蝗虫,随便数了一下,就有接近上百只。
若是蝗虫真的来了,好不容易能抽穗长谷粒的稻子,就全便宜了这些蝗虫。
她隐约记得,上一世看新闻时,热搜上有个扫蝗鸭军,成千上百只鸡鸭进入稻田,将满天乱飞的蝗虫吃的干干净净。
家里只有三只鸡,完全不够,就算立即能开始抱窝孵小鸡,时间上也来不及,如果镇上能有小鸡仔卖就好了。
一路上,程弯弯想七想八,牛车很快到了平安镇。
这会儿太阳刚跃出地平线,正是早上赶集的时候,街道上人来人往,路边是各种小摊。
“卖包子卖包子,四文钱一个大肉包!”
“卖糖葫芦嘞,又甜又好吃的糖葫芦!”
“卖鸡蛋嘞,便宜卖了啊!”
街上到处是吆喝声,摊位也被占满了。
大河村离平安镇太远了,起这么早过来竟然连摊位都占不到一个。
程弯弯在街尾找了个空地,把四个桶的家当放下,叮嘱道:“三牛,你就在这里守东西,大山,你去那边的饭馆借两张桌子,两文钱借一张,超过两文钱就别借了,我去杂货铺买餐具。”
母子三人兵分三路各自忙活。
程弯弯迈步走进镇上唯一的杂货铺,铺子里东西还挺齐全的,有一些瓷碗烧制的古色古香,看起来很是不错,她开口问:“掌柜的,多少钱一个?”
掌柜看了一眼她身上穿的补丁衣服,面色淡淡的道:“三十五文。”
程弯弯:“……”
这也太贵了,买十个碗加上勺子那岂不是要半两银子,无形之中拉高了成本。
她退而求其次:“有便宜一点的吗?”
掌柜满脸不耐烦:“这里一排最便宜,一文钱一个,随便选。”
程弯弯低头看,这底下摆放的餐具全都是残次品,不是破口了就是花色很丑,就稍微比他们家里的破碗强那么一点点。
她摇摇头,转身走出店铺。
这掌柜在她身后翻了个白眼,穿这么破烂,还嫌弃一文钱的碗,哪来的底气……
程弯弯就是有底气。
她绕到巷子里,将商城点开,虚浮的面板上是各式各样的餐具,那叫一个好看。
她选了一套白瓷中号碗,碗面上映着粉色的梅花,一个碗两文钱,一共二十文,再搭配十个勺子,一共也才三十文钱。
她抱着十个碗走到摊位上,就见赵大山和赵三牛抬着两张桌子放下来。
程弯弯有些讶异,没想到笨嘴拙舌的赵大山竟然真的顺利借到了桌子和椅子,这是一个好兆头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