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藕片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畅读精品小说大明:让你赈灾,你往锅里掺沙子?

畅读精品小说大明:让你赈灾,你往锅里掺沙子?

妙笔入梦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军事历史《大明:让你赈灾,你往锅里掺沙子?》,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,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元璋鲁明义,作者“妙笔入梦”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,作品无广告版简介:......

主角:朱元璋鲁明义   更新:2024-02-16 04:3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鲁明义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畅读精品小说大明:让你赈灾,你往锅里掺沙子?》,由网络作家“妙笔入梦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军事历史《大明:让你赈灾,你往锅里掺沙子?》,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,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元璋鲁明义,作者“妙笔入梦”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,作品无广告版简介:......

《畅读精品小说大明:让你赈灾,你往锅里掺沙子?》精彩片段


等到封王戍边的事情商讨完毕之后,李善长想起胡惟庸的请求,决定顺水推舟,帮胡惟庸说说情。

“启禀上位,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。”

朱元璋此刻心情大好,双眼都情不自禁的眯了起来,笑道:

“善长还有何事,尽管说。”

“上位,上沪县县令不能一直空悬,臣举荐胡惟庸任职上沪县县令。”

李善长语气很是随意。

在他的认知里,不过是一县县令,朱元璋无论如何都会给自己这个面子。

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一朝宰相,虽然平时不需要处理政务,但是朱元璋对他还算器重。

“胡惟庸为人干练,做事情兢兢业业,也算是一位干吏,肯定能够胜任上沪县县令。”

就在李善长觉得此事十拿九稳时,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却是逐渐收敛。

“是胡惟庸让你来求情的?”

语气再也没有刚才的轻松,反而变得有些阴沉。

对于胡惟庸,朱元璋一开始的确是十分满意。

但是这个胡惟庸太过自作聪明,竟然胆敢擅自杀了小明王。

朱元璋虽然当初也动过这个念头,但是他却没有准备下手,因为他知道,如果真的这样做了,那他绝对会留下不好的名声。

不管如何,那是义军名义上的首领。

朱元璋完全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,让小明王禅位自己,而不是这种粗暴的杀死他。

听到朱元璋语气不善,李善长心中一突,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,但还是实话实说道:

“是,今天胡惟庸来找臣,希望能担任上沪县县令。”

“这胡惟庸鼻子倒是挺灵。”

朱元璋冷笑一声,淡淡道:

“你先回去吧,上沪县的事情,咱自有安排。”

“是!”

李善长躬身走出上书房,背后已经惊出一身冷汗。

伴君如伴虎。

这上沪县到底什么来头?竟然如此受上位重视?

李善长决定回去后,立刻让人前去探查一番这个上沪县,这个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?

....

李善长走后,朱元璋的已经眉头微皱。

“父皇,为何愁眉不展?是因为担心上沪县的事情吗?”

朱标看到朱元璋的样子,出声问道。

朱元璋点了点头。

上沪县发展到如此规模,已经不能拿一县之地来相比了。

在现在这个时候,哪怕是应天城都不一定有上沪县繁华。

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官员变迁,还有税赋的收取。

目前为止,朱元璋都还不清楚上沪县到底有多少良田,有多少商户?

如果新上任的是一个跟李进一样的贪官,那上沪县很可能会就此没落,再也不复盛景。

“胡惟庸我也听说过,他的能力还算出众,父皇为何不将上沪县交给他管理呢?”

虽然胡惟庸韬光养晦,但是却也知道太子朱标的重要性,会时不时的出现在朱标面前,刷点存在感。

听闻此言,朱元璋眉头皱的更深了,说道:

“胡惟庸此人心机深沉,善于投机。”

“他一个四品的光禄大夫,竟然现在甘愿自降身份,去当一个小小的县令。”

“必然是在早朝听到咱对上沪县的重视,这才决定放手一搏。”

“此人奸猾,虽然办事能力出众,却不一定是上沪县县令最好的人选。”

朱标想起胡惟庸的品级,恍然的点了点头,看样子胡惟庸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忠厚老实。

“此事咱且不提,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封王戍边。”

朱元璋决定先把眼下之事给做好,至于上沪县的事情先给放到一边。

“你先去通知刘伯温,让手下的御史,全都准备一份奏折,咱要看看这些御史会怎么说?”

朱元璋的脸色冰冷,虽然语调平静,但是却不含任何感情。

“父皇,李进也要写吗?”

朱标突然想起,那李进也是监察御史。

“写,正好搂草打兔子,如果李进敢来找死,正好送他上路!”

....

几日后。

“父皇,百官们上来的奏折都在这里了。”

经过朱元璋与李善长的造势,封王戍边在朝堂基本上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,文武百官可谓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
最终,在朱元璋的旨意之下,所有人都要对此事发表建议,写到奏折上,以供朱元璋阅览。

“李进的奏折也呈上来了吗?”

朱元璋想看看这个混账,对封王戍边的建议。

“应该已经呈上来了。”

朱元璋闻言,就开始在奏折中翻找,想要找到李进的奏折。

没过多久,朱元璋果然就找到了李进的奏折,缓缓打开,开始批阅起来。

朱元璋觉得李进肯定会反对封王戍边。

毕竟普天之下,除了他朱元璋,可能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理解封王戍边的意义。

果然,李进开篇就是西汉的七王之乱,随后又讲到西晋的八王之乱。

以至于之后的安史之乱,五代十国的藩镇之乱,将分封制贬低的一塌糊涂。

看到这,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是通红一片,恨不得现在就把李进给就地问斩。

但是看到后面,李进却是来了个转折。

所谓因地制宜,没有最好的政策,只有最适合的政策。

当初秦始皇没有分封藩王,结果二世而亡,天下动乱不堪。

前元朝廷,没有分封诸王,结果天下大乱时,却没有人能站出来为皇室力挽狂澜。

刘邦虽然分封诸王,导致了西汉的七王之乱,但是最终的天下还是姓刘。

西晋虽然因为八王之乱被灭亡,但是东晋却能保江南之地不失,这又何尝不是分封之功。

如今大明朝初立,正是内忧外患之际,分封诸王能更加稳固大明江山。

不仅如此,皇子成为藩王,还能教化百姓,功莫大焉。

朱元璋看到最后,内心激荡翻涌,口中想要说什么,却不知该说啥。

“唉!!”

最终所有的感叹,都化作一声叹息。

朱标见朱元璋脸色惆怅,惊疑不定的问道:

“父皇,怎么了?”

“难道这李进在奏折之中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了?”

朱标的师傅都是当世大儒,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,自然都不太认同封王戍边。

他们认为分封制就是历史的倒退,是祸乱之源,而且对太子朱标伤害最大。

毕竟这天下未来都是朱标的,如果分封诸王,那对于朱标来说就是隐患,日后必定酿成大祸。


李进府邸内。

李进有些郁闷的看向朱元璋,这个老爷子是咆哮帝吧?

怎么动不动就大声咆哮?

这脾气也太大了,小心高血压!!

“李进,你这个贪官,你难道不怕遭报应吗?”

朱元璋愤怒的声音将屋内的房梁都震得颤了三颤。

“贪官?本官怎么是贪官了?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土特产罢了。”

李进理直气壮的回应,根本不理会朱元璋杀人般的目光。

“你把我们都当成傻子吗?那黄澄澄的分明就是金子!”

“土特产?你能咬得动这么硬的土特产?”

朱元璋余怒未消,一副要吃人的样子,对着李进厉声说道。

不只是朱元璋,就连身旁的朱棣朱标都对李进的胆子感到吃惊。

这小子不仅贪污受贿,竟然还敢当着自己老爹的面,直接收受贿赂。

这下只怕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这个县令了。

这么聪明的人,怎么非要去贪污受贿呢?

就连马皇后看向李进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,毕竟道理大家都知道,贪官一般都不是好东西。

祸国殃民,无恶不作,为了钱无所不为,简直就是狗官的代名词。

李进见朱元璋几人义愤填膺的样子,轻轻一笑,说道:

“本官是受贿了,但是本官受贿可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这上沪县的百姓。”

朱元璋听后,却是冷哼一声,说道:

“胡说八道,你贪污受贿乃是为了你自己的一己私欲,与百姓何关?”

“你年纪轻轻,本该有大好前途,为何非要做贪官?”

“你可知道,当今圣上最讨厌的就是贪官,你竟然还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贪污。”

“你这样做想过后果吗?如果被圣上知道,必然会将你扒皮抽筋!!”

朱元璋的语气里充满着杀机,将李进吓得寒毛直竖。

不过随即李进就反应过来,轻描淡写道:

“老爷子莫要生气,本官如此做真的是为了上沪县百姓,你可知刚才那人是谁?”

朱元璋神色一愣,不明白为民做事跟贪污受贿有什么关系,当即问道:

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李进让人把黄金给抬进内堂,冲朱元璋说道:

“刚才那位郑官人,乃是江南有名的丝绸大商人。”

“可以说江南有六成以上的丝绸都是他生产出来的,可谓是当地有名的富商。”

“这又如何?难道他有钱,你就能心安理得的收受他的贿赂?”

朱元璋依旧怒气冲冲。

李进继续解释道:

“本官问你,制作丝绸需要什么?”

“当然是需要生丝!”

“那生丝呢?”

“自然是种桑养蚕吐出来的。”

“这就对了!!”

李进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,却是把朱元璋等人给看蒙了,不明白哪里对了!

“你这贪官不要故弄玄虚,我看你就是贪财,这才向商人讹诈!”

朱棣是个暴脾气,看李进说话颠三倒四,顿时坐不住,冲着李进发起脾气。

“老爷子,你这个儿子可是真的像你!!”

李进依旧是笑眯眯的样子,并未把朱棣的话语放在心上。

但是朱元璋却是依旧眉头紧锁,不明白其中道理,只有刘伯温好似明白了什么,试探着问道:

“你的意思是说,让这个郑官人将丝绸作坊开到上沪县?”

“总算是有个明白人。”

李进一拍手掌,冲刘伯温说道:

“先生大才,一个丝绸作坊,至少需要上千人。”

“有了郑官人的丝绸作坊,那这上千人就有了活计,再也不需要颠沛流离,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。”

“他能带动咱们上沪县大量的就业,如此之人,怎么能不把他留在上沪县呢?”

“就业?”

朱元璋虽然理解了李进的意思,却仍旧不肯罢休:

“只有上千人,难道这上千人种地就不能养活自己了吗?”

李进翻了个白眼,向朱元璋普及道:

“何止是千人。”

“就像你刚才说的,丝绸需要生丝,生丝则是需要种桑养蚕,这些难道都不需要人手?”

“上沪县东南方向,那里还有一片沼泽地,根本不适合耕种,但是却十分适合种植桑树。”

“如此一来,不仅带动了上沪县上万人的就业,还能将东南地区沼泽地利用起来,岂不是一举两得?”

“你也不想想?上沪县每天涌入这么多的灾民,光靠种地,本官又哪来这么多土地给他们耕种?”

“再说了,如果不到万不得已,谁愿意早起贪黑的去地里耕种?”

虽然李进说的极其有道理,如果真的按照李进所说,那这郑官人将丝绸作坊落户到上沪县,那对百姓的确是一项福利。

可是李进说的最后一句话,朱元璋却是不愿意听了。

“农民当然是以种地为本分,当初咱要是有一亩三分地,咱绝对不会...”

朱元璋说到最后,差点说漏了嘴。

李进脸色疑惑,问道:

“不会什么?”

“不会跟着皇上造反!”

李进听到这,却是冷笑道:

“既然你也是苦命人,难道你不知道种地的苦?”

“如果不是为了填饱肚子,谁愿意天天起的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?”

“年复一年,如复一日,根本没有一日能停下来歇息。”

“面朝黄土背朝天,勤做细耕苦种田。”

“辛辛苦苦一年,结果给自己留下的又有多少?如果能有更好的生活,谁愿意一直耕地?”

“假如让你七天只干五天,剩下两天休息,还一个月能给你五两银子,这样的活计,你干不干?”

干!别说还休息两天,哪怕不休息我都愿意!

可是哪里能有这种神仙般的日子呢?

干五天休息两天?每个月还有五两银子的薪水?

这种生活,恐怕只有梦里才有吧。

朱元璋在心里想着,却突然想到这上沪县不就是有个什么周末双休?

“你说的这个地方,不会就是你们上沪县吧?”

“那是当然,可以毫不谦虚的说,在整个天下,没有比上沪县的百姓更幸福的了。”

李进高高的抬起脑袋,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。

虽然李进的政绩的确不错,但是朱元璋还是不能释怀:

“即便如此,你也没有必要去贪污啊?”

“你即便是个清官,照样能做到这一切!!”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