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藕片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完整文本阅读贞观: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

完整文本阅读贞观: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

一头大鲨鱼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小说《贞观: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》,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,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庆修苏小纯,文章原创作者为“一头大鲨鱼”,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:何要把我变成瞎子?”萧瑀和裴寂两人你看我我看你,两人眼中都是浓浓的不可思议与激动。李渊颤声道:“臭小子,那老先生还教了你什么?他还对你说了什么?”庆修想了想,说道:“他离开之前,好像还念了一首诗。”“快,念给老夫听听。”庆修沉吟道:“他说,天上白玉京,十二楼五城,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”“仙人,仙人呐......

主角:庆修苏小纯   更新:2024-02-16 03:08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庆修苏小纯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完整文本阅读贞观: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》,由网络作家“一头大鲨鱼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小说《贞观: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》,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,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庆修苏小纯,文章原创作者为“一头大鲨鱼”,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:何要把我变成瞎子?”萧瑀和裴寂两人你看我我看你,两人眼中都是浓浓的不可思议与激动。李渊颤声道:“臭小子,那老先生还教了你什么?他还对你说了什么?”庆修想了想,说道:“他离开之前,好像还念了一首诗。”“快,念给老夫听听。”庆修沉吟道:“他说,天上白玉京,十二楼五城,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”“仙人,仙人呐......

《完整文本阅读贞观: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》精彩片段


庆修纳闷道:“老李头,白玉京是哪儿?你干嘛这样激动?”

李渊不可思议道:“你不知白玉京为何处?”

庆修喃喃道:“白玉京……很出名吗?”

他回头看向铁柱:“铁柱,你知道白玉京在哪吗?”

铁柱茫然的摇着头:“爵爷,我好像听说过,白玉京应该是月亮。”

庆修撇嘴道:“月亮那么高,岂能住人?”

铁柱一时之间无言以对。

李渊此时已经扑了上去,哆哆嗦嗦老脸通红的抓住庆修,抖着嗓子嚷嚷道:“你确定,那位老先生离开之前,说是要回白玉京?”

庆修冷笑道:“别的我可以记不住,但这句话打死我也忘不了,我这两个月做梦都在想着去白玉京找这个臭老头问问,他为何要把我变成瞎子?”

萧瑀和裴寂两人你看我我看你,两人眼中都是浓浓的不可思议与激动。

李渊颤声道:“臭小子,那老先生还教了你什么?他还对你说了什么?”

庆修想了想,说道:“他离开之前,好像还念了一首诗。”

“快,念给老夫听听。”

庆修沉吟道:“他说,天上白玉京,十二楼五城,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”

“仙人,仙人呐。”

李渊仰天惊叹一声,眼神嫉妒而又失望的望着庆修,悲愤交加道:“你这个孽障啊,仙人受你长生手段你都把握不住,若是老夫遇到这位仙人该多好?”

李渊一阵捶胸顿足,懊恼无比。

庆修则茫然道:“什么仙人?他没说他是仙人啊,他怎么就是仙人了?”

李渊抬手就要打,但比划了半天选择了放弃,最后切齿道:“臭小子,天大的机缘被你浪费了,你遇到的哪位老人家,是住在白玉京上的仙人,这你都不懂?”

“仙人?”庆修冷笑道:“仙人就可以不问青红皂白的弄下我两个眼睛?我才不要学什么狗屁仙人长生之术,我只要我的眼睛。”

李渊一时间竟无言以对。

他起身摆摆手道:“罢了罢了,你如此亵渎仙人,还扬言要弄死仙人,想来你与他也是无缘,怕是他以后也不会再找你了。”

回到座位上,李渊对李泰招了招手:“青雀,你来,到爷爷这边来。”

李泰抱着一块酥肉啃的不亦乐乎,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“爷爷,您找我?”

李渊指着庆修仿佛下定了决心一样,他拍了拍李泰的脑袋说道:“你去,拜庆修为师,让他教你仙人的手段和本事。”

说完,李渊冲庆修呵呵冷笑道:“小子,你若教不出个所以然来,不用老夫动手,自是有人戳穿你今日之谎言,拿白玉京糊弄老夫,你觉得老夫会信?”

庆修不屑道:“我哪里糊弄你了?信不信由你,再说了,我同意收他为徒了吗?”

李渊嘿嘿一笑:“今日你收也得收,不收也得收,你要不收我孙儿为徒,老夫就断了你的沙子和石灰石的来源,并保证你以后再也别想用这些东西。”

庆修气坏了,敲着盲杖嚷嚷道:“你这是为老不尊,倚老卖老,欺负我一个瞎子算什么本事?”

裴寂和萧瑀倒吸冷气。

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,有人胆敢对李渊如此不敬,若是李二在此,怕是此贼早已身首异处。

侍卫头子冯飞更是呼吸急促,眼神中满是杀气,双拳紧握,咔嚓乱响。

李渊却哈哈大笑的得意道:“老夫吃定你了,你能拿老夫怎样?”

庆修撇嘴道:“拜我为师可以,必须得正儿八经的三叩九拜,否则你这孙儿我是不会收的。”


太极宫,武德殿内。

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初,贞观元年设武德殿为朝臣们议事之所。

此时,李二召集六部尚书,三省高官,左右仆射在此议事。

为首软座侧卧的是一名男子,唇下储须一缕,年岁大概三十,头戴双耳帽,身着明黄服,一手握藏蓝色封面的书卷,一手扶须轻捋,神色庄严肃穆。

殿内所有人望着他的目光都是倍感尊崇。

李二目光扫过诸臣子,缓声开口道:“贞观初年,第一条政令‘繁衍生息’已下发快一个月了,朕今日召汝等来此,便是商议贞观之年的第二条政令。”

“繁衍生息为我大唐增添人口,这第二条政令,朕的想法是提高唐人的生活质量,让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饭吃,不再忍饥挨饿,要让他们吃饱穿暖。”

“只要是有关造福百姓的想法,诸君可以知无不言,畅所欲言。”

左侧为首的老臣已经年过半百,原本还昏昏欲睡的他,听闻此言后,便开口道:“陛下,吃饱穿暖自古以来便是民生大计。”

“哦?”李二轻轻挑眉道:“左仆射有何高见?”

左仆射,萧瑀,李渊麾下的老臣,李渊虽然退位,但萧瑀仍然身居要职。

萧瑀沉吟一番,说道:“连年征战,百姓苦不堪言,多少家庭流离失所,咱们大唐如今并不缺田,缺的是种田之人。”

“如今关中一带大多数村庄都是妇孺居多,耕作起来极为困难,何况百姓手中无地,种的都是封地老爷们的农田,秋收的粮食有三成都要用来交租,两成拿来赋税,真正落入百姓手中的粮食并不多。”

“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,就要从封地着手,减少百姓的粮租和粮税,这样一来,百姓手里就有了余粮,日子也会逐渐好过。”

贵族的封地其实都是百姓手中的土地,名义上是百姓自己的农田,但秋收之后却要给封地老爷们缴纳粮租。

李二右手边第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,此刻他暂代右仆射一职,更是六部尚书之一的吏部尚书,手握实权。

相比较已经被架空了的萧瑀,武德殿内除了李二,就只有长孙无忌的权力最大。

长孙无忌闻言眉头大皱,果断摇头道:“不可,天下初定,朝堂不稳,封地居多的都是些门阀大族,若突兀削减粮租,这对天下百姓或许是好事,但对目前的皇权稳固来说,极具危险。”

“一旦这些门阀大族联合起来抗议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很明显,萧瑀的政策动了许多人嘴里的蛋糕,那些被削减粮租的贵族们肯定不乐意。

萧瑀欲言又止,佝偻着身子默默低头不语。

李二听的频频点头,看向一个面黄肌瘦,气息虚浮的中年男子开口道:“克明,你可有良策?”

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,字克明,目前担任兵部尚书之职。

虽然担任兵部尚书,但他是个实打实的文官。

此时已经满脸病态的杜如晦轻咳两声后说道:“陛下,为了天下安定,削减粮租的政策怕是不行,如今国库也较为空虚,削减赋税也行不通。”

“所谓国富而民强,要想富民,必先强国,而造福百姓的民生大计,无非就是削减粮租和赋税,这两点虽然行不通,我们可以从民间着手。”

李二眼睛一亮,问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
他似乎已经察觉到,杜如晦已经有了良策。

杜如晦望着李二,缓缓吐出数字:“奇功受爵!”

“奇功受爵?”

众人闻言,纷纷咀嚼话中含义。

李二也是陷入沉思。

杜如晦继续道:“所谓奇功受爵,便是下发第二条政令,从民间征集大才,许诺若谁能有造福百姓的良策,亦或者有造福百姓的手段,若有成效,对其赏金赐爵。”

长孙无忌不悦道:“大唐立国,军功者无数,各州道各郡县更是勋贵无数,这样一来,怕是又要封赏许多爵位出去,万一封无可封,何解?”

杜克明据理力争道:“重症需猛药方可见效,何况老夫提议的只是奇功受爵,其意是有奇功方可受爵,要求抬高点不就行了?”

在大唐,年过四十,家中有子嗣的人都可自称老夫。

中书令房玄龄点头道:“陛下,克明贤弟所言非虚,只要我们提高奇功的门槛,便能杜绝一些企图蒙混之人,若非克明提议,诸位可有其他良策?”

高官们你看我我看你,都选择沉默不言。

李二将书本敲击在掌心内,坐直了身子说道:“就按克明说的办,贞观第二条政令‘奇功受爵’就这么定了,中书省拟定方案下发政令,尚书省执行。”

中书令房玄龄起身行礼道:“陛下,臣即可前往中书省草拟文书。”

房玄龄刚走,一名太监就从殿外进入武德殿。

太监手中持有令牌一枚,双手举过头顶后说道:“陛下,皇城外有一老农,持此令要见太上皇,此令不是陛下下发令牌,禁军统领特来请示。”

李二身边三十岁出头的太监接过令牌交给了他。

李二看后,说道:“这是大唐立国之初,太上皇下发的亲卫令牌,现在持有的人少之又少,想来是太上皇曾今的亲卫。”

“让他去吧,另外,让百骑司盯紧点。”

百骑司,李二设立的谍报机构,也是他的鹰犬爪牙。

太监接过令牌躬身退下。

萧瑀感慨道:“陛下,如今太上皇已无实权,又何必幽禁大安宫落下个不孝之名?既然大势已去,倒不如……。”

“嗯?”李二眸子一冷,不怒自威。

萧瑀吓的缩了缩脖子,顿时如坐针毡。

思量片刻,李二点头道:“左仆射所言极是,王德,撤下大安宫的禁军,太上皇若想做些什么,就由他去吧。”

自玄武门夺嫡之后,李渊也被李二狠心的从武德殿赶到了大安宫。

名义上说是给老父亲乔迁新居,其实就是幽闭,一些武德年的老臣想见李渊一面都难如登天。

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现在朝堂已经初步稳定,朝堂中李渊的宠臣,该罢免的罢免,该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,权利也被李二一点点的蚕食架空。

现在的李渊,只是一个每天躲在大安公里,就知道埋头造孩子的孤家寡人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