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藕片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被贬戍边三年,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无删减+无广告

被贬戍边三年,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无删减+无广告

糖炒桂圆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张渭沉思了片刻,随即说道:“如今的岭南百姓虽然生活越过越好,但还是有不少问题,例如要设立完整的制度,约束百姓的行为。”“还有南面的土司,虽然咱们岭南军队愈发强盛,但是还有土司不服从大明,所以咱们要分化其部落,离间其君臣。战事乃是大事,不能大意。”“还有民族融合问题,按照大王的思路……”张渭认真阐述了近期朝廷的事务,又分析当前的存在问题。朱拓只负责点头。张渭年龄虽然很大了,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,要不然朱拓也不会千方百计的让他当长史。“这些事情,我一个人忙不过来,还请大王多找几个帮手。”张渭说道。朱拓点头称是,说道:“张大人的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了,现在咱们岭南最缺的是什么?人才,还是他娘的人才!”“那大王有什么办法解决?”...

主角:朱元璋朱拓   更新:2024-12-24 11:13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拓的现代都市小说《被贬戍边三年,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无删减+无广告》,由网络作家“糖炒桂圆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张渭沉思了片刻,随即说道:“如今的岭南百姓虽然生活越过越好,但还是有不少问题,例如要设立完整的制度,约束百姓的行为。”“还有南面的土司,虽然咱们岭南军队愈发强盛,但是还有土司不服从大明,所以咱们要分化其部落,离间其君臣。战事乃是大事,不能大意。”“还有民族融合问题,按照大王的思路……”张渭认真阐述了近期朝廷的事务,又分析当前的存在问题。朱拓只负责点头。张渭年龄虽然很大了,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,要不然朱拓也不会千方百计的让他当长史。“这些事情,我一个人忙不过来,还请大王多找几个帮手。”张渭说道。朱拓点头称是,说道:“张大人的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了,现在咱们岭南最缺的是什么?人才,还是他娘的人才!”“那大王有什么办法解决?”...

《被贬戍边三年,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无删减+无广告》精彩片段


张渭沉思了片刻,随即说道:“如今的岭南百姓虽然生活越过越好,但还是有不少问题,例如要设立完整的制度,约束百姓的行为。”

“还有南面的土司,虽然咱们岭南军队愈发强盛,但是还有土司不服从大明,所以咱们要分化其部落,离间其君臣。战事乃是大事,不能大意。”

“还有民族融合问题,按照大王的思路……”

张渭认真阐述了近期朝廷的事务,又分析当前的存在问题。

朱拓只负责点头。

张渭年龄虽然很大了,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,要不然朱拓也不会千方百计的让他当长史。

“这些事情,我一个人忙不过来,还请大王多找几个帮手。”张渭说道。

朱拓点头称是,说道:“张大人的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了,现在咱们岭南最缺的是什么?人才,还是他娘的人才!”

“那大王有什么办法解决?”

“办法自然是有。”

朱拓胸有成竹的道:“我打算在岭南开办一个学府,主要是培养各类官员,然后再安排到岭南各个地方任职。”

“另外,学府不光负责培养官员,还是要教化。现在咱们岭南的百姓有三成都是其他民族,风俗习惯语言都与汉族不同,所以这教化也非常重要。”

“张大人以为如何?”

“大善。”张渭拂须惊叹,他从前就是一名教书先生,自然知道这教化乃是重中之重。

朱拓眼前一亮,大声道:“张大人也知道这是善事对吧?所以我打算把这学府一事交给张大人,张大人意下如何?”

“这……”张渭一时间僵住了。

朱拓大声道:“张大人,困难只是一时的,只要咱们把学府办起来,过个几十年,岭南就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人才,那时候您就有帮手了。”

“几十年?”张渭脸都黑了,嘴角忍不住抽了抽。

几十年后,他骨头估计都化成灰了。

“咳咳,十年也是有可能的。”

“十年后,老臣怕是要在阎王殿选才吧?”张渭白了他一眼。

“三年!”朱拓大声道:“您就辛苦三年,三年后,保准就有了合适的官员,到时候您就歇下来了,没事养点花草,逗逗孙子,颐养天年。”

“唉,希望大王能言而有信。”张渭叹口气,道:“那学府的事情我就先担下来。”

“张大人真是朝廷栋梁!”朱拓起身,对着张渭大拜,说道:“张大人大才,又心忧百姓,本王打算请张大人担任岭南宰相。”

“啊?朝廷不是裁撤了宰相吗?”张渭惊诧。

“朝廷是朝廷,岭南是岭南。朝廷裁撤了宰相,但是岭南设立了宰相之位。”

“哦?我怎么不知道岭南设立了宰相之位,这是什么时候的事?”

“就是从今天开始设立的。”

张渭无语,没想到朱拓胆子这么大,竟然敢在岭南设立宰相一职。

张渭拜别了朱拓。

离开王府的时候,猛地一拍脑袋,悔恨的说道:“我本来是想让大王给我减轻事务的,没想到反而鬼使神差的担起了学府的事情。”

“唉……”

王府内,吕青忍不住说道:“大王,张大人已经很劳累了,您还将这么多事交给他。”

朱拓叹息:“没办法啊,岭南各项事务步上正轨,没了张大人不行啊。归根结底,岭南能用的人才太少了。”

“对了,你去找几个医者,专门照顾张大人。”朱拓吩咐。

这个时候,已经秋收结束了,天气马上转凉了,朱拓可不想让张渭这个老宝贝给冻着。

吕青说道:“前一阵子大王吩咐过,我已经派两名医者定期为张大人检查身体。”

朱拓摇头:“不够,再加两名医者,住在张大人府上好生照顾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
“是,大王。”

翌日,当吕青来王宫内执勤的时候,正看到朱拓坐在上位批阅奏章。

他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视,揉了揉眼睛,没错,正是自家的大王。

只见自家大王迅速翻看手中的奏章,不断的批阅回复,将处理好的奏章都堆放在一旁,看那样子,批阅的奏章堆的那么高,很显然已经批阅了好一会儿。

苍天可鉴啊!

吕青忍不住喜极而泣,自家的大王终于懂事了,终于有了贤王的样子。

这时候,朱拓也注意到了吕青,皱眉道:“大清早的,你怎么哭起来了?赶着给本王奔丧呢?”

“臣只是没想到,大王竟然如此勤奋。”吕青道。

“这算什么?”朱拓又翻了一个奏章,寥寥写了几句话,便将奏章放在一边。

朱拓虽然不爱管事,但是每看一个奏章,就会迅速给出自己的结论。而且只要决定去做一件事,那就会想方设法的完成。

所以说,朱拓在批阅奏章的时候,并不存在迟疑不定的现象。

“大王什么时候起床批阅奏折的?”吕青忍不住问道。

朱拓想了想道:“卯时。”

“现在已经辰时了。”

“什么?”朱拓连忙看了看外面的日头,道:“本王竟然已经批阅了一个时辰,走走走,今天还要打猎呢,吕青,快去拿弓箭。”

说着,朱拓用胳膊一扫,把奏章全扫到桌子一旁。

吕青:“……”

看来刚刚发生的一切都是错觉。

“大王,您不批阅奏章了?”吕青小心翼翼提醒道。

朱拓舒展着身子,大声道:“本王一大清早起床批阅奏章,都批改了一个时辰了,就不能享受享受吗?”

这时有侍卫急匆匆进殿,跪下道:“大王,您差遣兵卒去吕宋找的东西,现在已经带回来了。”

“什么?”朱拓脸色骤变,紧紧盯着那人,问道:“你说什么?”

“大王派人去吕宋找的番薯,找到了,现在那些人正在城门处。”

“番薯……”

朱拓一下子站起身,眼中放光,大声道:“真是了不起,快把我马牵过来,我要亲自迎接他们!”

一年前,朱拓曾派出一只队伍,前往吕宋(现在的菲律z宾)寻找番薯。

朱拓明白,番薯是明朝末年由东南亚传到中华的,所以按照时间推算,要是派人寻找,是有机会能在吕宋找到番薯的。

为了岭南百姓能吃饱饭,朱拓从军中挑选出三十个精明强干的汉子,负责前往吕宋寻找番薯。

但是,汪洋之上,有多少艰难险阻啊。就不说狂风巨浪,不说海中的巨兽,就说那疫病,足以把人折磨致死。

那时候的岭南又很穷,只能派出一艘方寸洞天的海船……

没想到啊,他们真的成功了!

朱拓深吸了一口气,这些人都是岭南的英雄。

等侍卫牵来马,朱拓一跃上了马背,便朝城外奔去。

岭南城并不大,朱拓领着侍卫狂奔半个时辰就到了,城门处的官员见到朱拓,立刻放行。

出了城门,正看到约有十余人蓬头垢面,衣衫褴褛,虽身材高大,但已经饿的瘦骨嶙峋。

而这行人回到岭南,本来在激动地聊天,却见到朱拓骑马赶来,立刻齐刷刷的跪下行礼,其中有一人大声道:“大王,我等幸不辱命,将番薯带回来了!”

说着,他们便递上包裹。

谁知朱拓并没有接过包裹,而是亲手将他们扶起来,看着他们满是风霜的脸,动容道:“你们受苦了啊!”

“卑职不苦。”

朱拓问道:“我记得你们出海前共三十人,如今只剩下你们十六人了?”

“是。”那人话语有些低落,道:“葬身鱼腹四人,染病身亡六人,到了吕宋岛后,被岛上土著袭击而死四人……”

“你们都是岭南的功臣,岭南会记住你们的。”朱拓看着衣衫褴褛的一行人,突然觉得风沙有点大,揉了揉眼睛,泪水便落了下来。

那汉子咧嘴一笑:“尽王事足矣!”

这时又有人说道:“大王,我们在去吕宋岛的路上,遇到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,他们说的话听不懂,但是看他们的行程,应该也是去吕宋岛的。”

朱拓点头。

这个时期的欧洲,有奥斯曼帝国,有西班牙,也有佛朗机,文艺复兴刚露出苗头,封建主义正向资本主义过渡。

但这一世,有自己在,朱拓敢保证,大明帝国绝对会走在世界的最前列!

“你们好好歇息。”朱拓拍了拍他们肩膀,对吕青吩咐道:“日后,要将他们好好安置,所有人都升爵,还有赏赐,一个也不能少。”

“至于那些丧命的勇士。”朱拓话语一顿,坚定道:“照顾好他们的家人,每月由朝廷发放粟米,在农忙时,要派人帮他们家人耕地、播种。”

“是。”吕青应下。

那些汉子闻言,又要跪下谢恩。

朱拓连忙扶着,没有让他们跪下,郑重道:“该是我代表岭南百姓向你们谢恩,有了这个东西,咱们岭南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。”

等将他们送走后,朱拓才打开那个包裹,看到里面有几十条番薯根茎被泥巴包裹着。

虽然长相不好看,叶子发蔫了,但确实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番薯。

“大王,这东西真有这么神奇?”吕青看着这丑不拉几的东西,忍不住问道。

“那当然!”朱拓笑道:“这东西虽然平平无奇,但是可以做粮食、做面、做菜,更重要的是,这玩意亩产十石,见过这么高产的粮食没?”

“亩产十石?”吕青当即虎躯一震,脑瓜子嗡嗡嗡作响。


“那些安南人实在是太欺负人了,我们从不曾招惹他们,可他们不许我们与大明来往,我们没有食物,就逼着我们去劫掠大明,与大明为敌。”

“什么?他们竟然敢欺负本王的兄弟?”

“这如何能忍?”

听着首领大吐苦水,朱拓愤怒的站起身,一巴掌拍在桌子上。

首领赶忙拉住朱拓,劝道:“大王,喝酒,喝酒!”

“此酒尚温,你们且在这里坐着,本王去灭了他的国,再回来和你们喝酒!”

一旁的士子梁扯开衣襟,大声道:“跟大王一同前往!”

见短短两个时辰内,就和这些蛮子称兄道弟的朱拓,甚至扬言还要为他们复仇,吕青也是大写的服字。

首领劝道:“大王,此事还要好好筹划,我在这里还有几个交好的土司,我们可以联合他们一同抵抗安南。”

“他们也受安南的压迫?你说说看。”朱拓惊讶的问道。

作为有名的拱火大师,朱拓三句话就让首领大吐苦水,表现出对安南的极大不满。

安南由于地处偏僻,势力又大,所以面对周围的部族,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优越感。

要求周边的土司臣服于他们,并且每个月都要上贡粮食,不光如此,他们安南每次打仗的时候,这些土司也要出人出力。

首领愤怒的说道:“这些蛮人,每年还要搞什么祭祀,要求我部落提供十个童男童女,然后杀了祭天。他们知道大明离得远,不会因为这些事找他们麻烦……”

“我们夹在大明和安南中间,艰难求生,甚至连税赋都要交两份。大明的官吏每次来,看不起我等,认为我们这些人是蛮夷。”

“你说什么?!”士子梁脸色大变。

竟然当着朱拓的面,说大明的坏话,难道不想活了?

首领这才惊醒,慌忙道:“我说错了,还请大王恕罪。”

朱拓此刻,神色极为肃穆,没有了刚才的浪荡。

他拉着首领重新坐下,严肃的说道:“这是大明的过失!但本王保证,今后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,只要你们心向大明,那就是大明的百姓。”

“你们的人,本王保证让他们安居乐业,那些孩子们,本王会让他们读书识字,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,本王也会善待他们!”

“我此次巡视,只有三件事,公平,公平,还是他娘的公平!”

应天府,皇宫。

“陛下,老臣这边刚接到消息,那批货物已经卖光了。”

徐达走进御书房,一脸喜色的对朱元璋说道。

“这才十余天,竟然卖光了?不是每天都限购吗?”朱元璋有些惊奇,这卖的也太快了。

自己还没派人去岭南进货呢,怎么就卖光了啊?

“卖了多少银子?”

听出朱元璋话语中的焦急,徐达赶忙说道:“这一批货物实在是太火爆了,那些世家大族抢着要,甚至在黑市上都炒到了五倍。”

“这些日子,一共卖了一万三千余两,扣除店铺租赁费用,和一些日常的花费,一共是一万两千两白银。”

“一万多两?”

饶是开国皇帝朱元璋,此时声音也微微发颤,站起身不断踱步,精芒扫向徐达:“徐爱卿啊,去岭南进货的事交给别人朕不放心,麻烦你再跑一趟吧。”

徐达笑道:“那老臣就再去一趟。”

如今的应天府,这些珍奇的物件已经形成了潮流,让那些世家大族趋之若鹜,抢着购买。

火爆的同时,也有不少富商心里有了想法,派人打听这批货物是哪里产的,但是无论怎么打听,到最后都是石沉大海,他们只能放弃销售的想法。


“父皇,岭南百姓过得苦啊……”

“我从未想过,岭南会是如此的贫穷,当儿臣三年前来到岭南,尽是满目疮痍,街上的百姓瘦骨嶙峋,唉,儿臣心里痛苦啊,每每见到食不果腹的百姓,本王就吃不下饭……”

朱拓流着泪,伏在案桌上,思索着该如何给朝廷写信。

“大王……您怎么流泪了?”

站在一旁的,是几个美人,长得曼妙多姿,此时她们正轻轻揉着朱拓的肩膀,身上传来的胭脂香,让朱拓心里痒痒的。

有美人小心翼翼剥开荔枝,放在朱拓嘴里。

“没办法,今天中午胡椒吃多了。”朱拓吐着舌头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。

又想了想,在信上写道:“父皇,我从未想过,岭南的土地如此荒芜,粮食产量极低,当儿臣看到空荡荡的粮仓时,儿臣泪如雨下。如果往粮仓里扔进去一只老鼠,都一定会被饿死。”

朱拓摸了摸下巴,看着面前的长史,问道:“长史啊,今年粮食的收成如何?”

长史急忙回答道:“大王,今年又是大丰收啊,原先的粮仓不够用了,现在我们正在修建大量的粮仓,用来囤积粮食。目前粮食还没有收完,只希望粮仓建快点,要不然容纳不下这么多粮食。”

朱拓点点头,又写道:“父皇,岭南情况复杂啊,山高林密,地广人稀,南方还有大大小小的土司五十多个,可恨那些土司无法无天,经常劫掠我岭南百姓……”

随即朱拓看向太尉,问道:“太尉啊,今年的战事如何啊?”

下面一名英武的汉子身着盔甲,严肃的抱拳道:“禀大王,这次出征,共攻占五个土司,有十二个土司愿意归降,并献上粮食二十万石,人口十万,现在这些人口如何安置,还请大王示下。”

朱拓嘴差点都笑抽了。

岭南是个好地方啊!

他原本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,就因为熬夜,穿越到了古代。

好巧不巧,成了朱元璋的第十八子,也就是才十二岁的朱拓身上。

当时朱拓心情是崩溃的,他虽然贵为皇子,但是生母早逝,又是庶出,在宫内没有强大的内援,在朝廷没有强大的外援……

这就是炮灰的命啊。

再加上朱拓熟悉历史。

朱元璋去世后,孙子朱允炆成了皇帝,然后开始大力削藩,湘王朱柏不甘受辱,举家自焚而死,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,流放云南,岷王朱楩被贬为庶人,流放漳州……

就连燕王朱棣也被逼着吃猪食,与猪同寝。

所以,为了躲避这些是是非非,在朱元璋分封天下的时候,朱拓强烈想要岭南之地作为封地。

记得当时老爹朱元璋够震惊的。

毕竟别的皇子在挑选封地的时候,要么是关中险要之地,要么是中原膏腴之地。基本上是怎么重要怎么来,怎么繁华怎么来。

生怕自己的封地不够富庶,将来自己的子孙会吃亏。

但是谁能想到,朱拓竟然想要岭南之地。

这可是大明最不受待见的地方,根本没有任何存在感。

因为这个地方不仅仅充满瘴气,还常年湿热,远离京城。

当时朱元璋见朱拓语气强烈,也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,便把岭南分给他了,号肃王。

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岭南也是大明的领土,也需要藩王去镇守的。

再说,十八皇子朱拓在他心中,远没有太子朱标、燕王朱棣等人来的重要。

将岭南分封给朱拓后,朱拓便迫不及待的就藩,朱元璋拗不过他,只能同意了他的要求。

于是,才刚刚过了十三岁,朱拓便背井离乡来到了岭南,至今已经有三年的光景了。

记得刚来岭南时,岭南是真穷啊。

盗贼远比百姓多,耗子远比粮食多。

朱拓当时励精图治,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,捣鼓出优质粟米、优质纸张,大力发展炼铁,又整顿军备、改革吏治,终于带着岭南百姓脱贫致富,走上了小康之路。

一想起这三年的经过,朱拓就忍不住流泪。

容易吗我!

“大王啊,您每个月都往朝廷写信,可是为什么把咱们岭南写的这么穷苦?”一旁的侍中吕青问道。

“这你就不懂了吧?”朱拓得意洋洋的指点道:“咱们岭南过得越苦,就越不会引起朝堂的注意,哎,本王也就越安全,你是不知道啊,朝堂想害本王的人不在少数啊。”

吕青嘴角抽了抽。

他有时候怀疑自己这位大王得了迫害妄想症。

您算老几啊?

离开京城三年了。

恐怕现在朝中都不记得你这号人物了。

吕青苦口婆心道:“大王啊,您在岭南做了那么多事,如果不宣扬出去,朝廷那边又怎么知道你的功绩呢?又怎么能表彰你呢?”

“切,表彰值几个钱啊?”朱拓不屑的一笑,问道:“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?”

吕青摇摇头。

朱拓大声道:“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骑着骏马在天下各地奔驰,结交各地的豪杰,吃各地的美食美酒,让各地的美人躺在……”

还没等朱拓说完,吕青忍不住提醒道:“大王,从朝廷那边传来消息,说是太子逝世了,皇上处理好政事后,近期要巡视四方,到时候来了咱们岭南,这里不就被暴露了?”

朱拓摸了摸下巴,记得历史书上记载,在太子朱标逝世后,朱元璋悲痛欲绝,为了扶持亲孙子朱允炆上位,一手掀起了蓝玉大案,株连杀戮者超过一万多人,整座京城因此血流成河。

朱拓摇摇头,拍着胸口大声道:“把心放到肚子里,我爹现在忙着呢。再说,就算去巡视四方,也不可能来咱们岭南!”

说着,朱拓大手一挥,安排身边的美人道:“来,接着奏乐接着舞!”

吕青语重心长的道:“大王啊,每日喝酒吃肉看跳舞,不是贤王所为啊。”

朱拓一拍案桌,大声叫嚷道:“聒噪,我辛辛苦苦治理了三年岭南,就不能享受享受吗?”

通往岭南的官道上,还没有进入岭南的范围,路上零星有几撮人。

其中,有一支商队缓缓向前。

商队中间的马车中,有一老者脸上古井无波,一手抚额,另一只手在膝盖上轻轻地敲击。

身边坐着一名威武的汉子,面色刚毅,看了一眼窗外,提醒道:“陛下,再往前走就到了岭南的地界,咱们还要去吗?”

这位汉子名叫耿炳文,担任总兵都元帅、大都督府佥事等职。

明朝建立后,他曾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而这位老者,正是当今天子,朱元璋。

朱元璋叹口气,脸上露出浓浓的悲伤。

幼年丧父,中年丧妻,老来丧子。

人生三大苦,已经被他全都尝遍了。就算他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洪武皇帝,也难以掩盖心中的悲痛。

但是,他可是朱元璋,摆在眼前的事情远比悲伤更加重要。

那就是整个大明帝国的存续。

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突然暴亡,半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,打的自己措手不及。

最重要的是,他已经没有时间重新培养一个接班人了,所以要趁着现在还活着的时候,选择一个接班人,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延续下去。

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。

那就是皇太孙朱允炆。

朱允炆从小跟随大儒方孝孺读书,知晓经义,可是最大的麻烦就是威望不足,镇压不住军中的骄兵悍将。

这又该怎么办呢?

难道要为亲孙子扫平所有障碍?

在做出决定之前,朱元璋安排好了朝堂之事,打算亲眼看看自己打下来的大好河山。

“岭南?”朱元璋轻轻低喃,问道:“如果我记得不错,当初岭南分给了朱拓那小子吧?”

“对。”耿炳文道:“十八皇子自从封到岭南后,每月都会往京城写一封信,这说明啊,他心里一直挂念着陛下。”

闻言,朱元璋叹口气道:“这些年来,也是苦了他了,谁都知道岭南是不毛之地,山险水恶,也不知道他这几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。”

说到底,朱拓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,他更看重的是朱标、朱棣这种有能力的儿子。

后来,十三岁的朱拓突然提出想要岭南作为自己的封地。朱元璋当时震惊了一下,想着岭南也需要藩王镇守,也就由他去了。

再加上天高水远,这三年来,一直都是放任不管。

心想,当年没怎么注意朱拓,又过了三年,已经记不清朱拓长什么样子了。

不过时常见到朱拓写的信,也清楚岭南百姓过得苦,时常还遭到南方土司的劫掠。

但是朱元璋也无可奈何,这时候大明帝国最大的敌人是北方的元廷。

腾不出手去打南方的土司。

正在朱元璋思索时,耿炳文一声惊呼,引来朱元璋不满道:“瞎叫唤什么,你身为一个戎马半生的大元帅,遇到什么事镇定点,朕不是在这吗?”

耿炳文赶忙道:“臣看到窗外……”

这时,朱元璋也注意到了窗外,猛地发出一声惊呼。

只见前方是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黑灰色平坦大道,宽度足足有八辆马车大小。

路的右边矗立着一块一丈高的石碑,上面写着几个大字:岭南欢迎你。

再回过头看向刚才走过的路,泥泞不堪,狭窄无比。

“这是什么路?为什么如此宽敞?”朱元璋的声音颤抖,眼中尽是难以置信。

哪怕是他新修的帝都南京,官道也没有如此宽敞平坦。

“修这条路要花销多少?难道岭南的所有财力都用来修路了吗?”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眼中尽是不解。

因为一路从南京走来,越到南方越是荒芜。

这一路走来什么情况他也清楚,深知南方百姓的不容易。

尤其是像岭南这种,甚至还未开化。

“走,去岭南一趟!”朱元璋沉声道。

一路向南,道路是那么的宽阔平坦,而两边都是耕地,甚至能看到耕作的百姓,绿油油的一望无边,好一派田园风光。

而随着距离岭南越来越近,人流量和车流量不降反增,到了城门前,只见道路之上行人熙熙攘攘、摩肩接踵,道路两旁的小贩喊声不断,物品奇多。

那远处的城门巍峨壮观,规模丝毫不亚于应天府城。

朱元璋一时间傻了眼。


“我等只听大王的命令!”

“对。”

“大王比大明朝廷重要。”

“哈哈,都一样!”朱拓毫不在意。

待到酒宴结束,朱拓挥挥手,说道:“难得今日大家都聚到一起,本王打算举办岭南阅兵,邀请大家一同观看。”

“同去,同去!”

一行人跟着朱拓来到了岭南的南城门城楼上,遥遥看到远处的军队。

随着战鼓擂响,在太尉士子梁的指挥下,战旗迎风猎猎作响,然后那些大军动了,传出一阵若有若无的踏步声。

大军共排成十个方阵,每个方阵为一千人。待第一支千人方阵经过城门楼这段城下时,土司首领们仔细打量,只见士卒身上布甲齐全,迈着整齐的步伐,看起来训练有素,着实不凡。

“哈哈,这支是岭南北军,负责剿灭盗贼事宜。”

当这支部队来到城楼正对面,只见这些将士齐刷刷举起了手中的长枪,异口同声的喊道:“保卫岭南,人在城在!”

这冷不丁的一声口号,好似骤雷般,惊的城楼上的好几位土司首领不由的浑身一震。

众人眼中不禁更凝重了几分,这支军队的军容与士气,把他们几个土司凑到一块,也凑不出来这样的一支军队。

朱拓洋洋自得的问道:“本王的军队,威武否?”

“威武!”

众人齐齐应道。

“哈哈,像这样的军队,本王足足有十万!”朱拓忍不住吹嘘,继续道:“而且我岭南还操练民夫,如果战时,岭南不惜全力,可组建三十万大军,粮食也可供应一年之久!”

众人心中大惊。

连大明第一功臣徐达此时都有些急了,这他娘的。

私自开采铁矿、铸币,贩卖私盐,交好南方的蛮夷,甚至还私底下操练了十万大军……

任谁看了,也会觉得这是要谋反的节奏啊!

“大王,您有这么多军队,向朝廷报备了吗?”徐达心惊肉跳的问道。

“报备?报什么备?”

徐达叹了一口气,提醒道:“朝廷有要求的啊,各地藩王的军队不能超过两万。”

“父皇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规矩?”闻言,朱拓脸上满是恼怒:“本王的岭南国力强盛,能养得起十万大军,凭什么不让我扩军?要我说啊,父皇年龄大了,脑子有点糊涂了,唉……”

“大王,噤声,噤声……”听着这大逆不道的话,徐达吓了一跳。

“怕什么,这里都是本王的人,又传不到京城!”朱拓毫不在意。

当第一支部队喊完口号后,齐刷刷的向西面转身,朝着城外西郊而去。

然后在西郊平坦的地面上整齐列队,面朝着城门楼。

与此同时,北城墙那边又转出一支军队,同样是千人方阵,但有所区别的是,这支千人方阵,全都是骑兵。

“哈哈,这是本王岭南的骑兵军队,不瞒大家,本王的骑兵约有一万人,别看人数少,但是在平坦的地面上,一万多骑军冲锋,那场面就像是山崩地裂!”

一旁的吕青无奈,他有时候真想不明白,自家大王为什么这么能吹呢?

由于岭南山高路陡,所以军队以步兵为主,但是现在岭南的军队只有三万,大王是怎么敢喊十万的?

还有,岭南的骑兵全加一块,甚至把骡子、毛驴都加上,都凑不够五千。

肃王殿下是怎么有勇气喊出来一万呢?

众人显然是被朱拓的话语吓住了,久久没反应过来。

继骑兵之后,又有什么大刀队、弓弩手等队伍依次亮相,这一支支军队陆续登场,步履稳健有力,精神昂扬向上,一看就知道这都是训练有素、身经百战的军队。


古代的百姓愚昧,认为旱灾和蝗灾是上天的惩罚,只能顺不能逆,别说是吃蝗虫了,就连组织人手扑灭蝗灾,都会引来民间的恐慌。

再说,蝗虫体内有毒素,吃了会让人身体不舒服。

“肃王殿下,您可别胡说八道啊,蝗虫这玩意能吃吗?”

“当然能吃,不过得进行处理,掐其头,去其尾,再经过高温烘烤,吃起来美味极了。”

“……”

此时就连朱元璋也有点不确定的问道:“你……你是认真的?”

“骗你们干什么!”朱拓又道:“当然了,要想让百姓吃蝗虫有点困难,还得让父皇作秀。”

“让陛下作秀?作秀什么意思?”三人还是有点不理解。

朱拓嘿嘿笑道:“就是让当今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吃蝗虫,然后再装模做样说一番话,大意是如果上天有惩罚,宁愿惩罚皇帝一个人,也不让百姓受苦受难。”

朱元璋脸都绿了。

这竖子是不是故意咒他的?

哪有这样的儿子?

简直不孝。

朱拓解释道:“这时代百姓畏惧蝗虫,视蝗虫为蝗神,所以要让皇帝出马。不过我觉得我父皇日理万机,不一定有时间。”

朱元璋冷哼道:“只要为国为民,吃蝗虫又算得了什么?”

朱拓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对了,除了鼓励吃蝗虫外,还要做一些其他的准备,双管齐下!”

“说来听听。”徐达问道。

“首先,蝗虫趋火,可在夜间点燃火堆,引诱蝗虫自焚,然后用土掩埋。”

“其次,还可命人张网捕捉,亦或以家禽捉之,还可肥水浇地,以绝其卵。如此,才能最快速度的解决蝗虫之灾祸。”

朱元璋三人一听,顿时精神一振。

“肃王大才。”徐达俯身行礼,严肃道:“我代表濠州五十万百姓向你道谢。”

朱拓摆摆手,道:“我身为皇子,为大明出谋划策也是应该的。”

“善。”徐达再度问道:“现在大明国库空虚,不知肃王殿下可有什么办法?”

朱拓哈哈一笑,道:“这你可问对人了,我最擅长生财有道,现在有上中下三策,现在为你们一一讲解。”

“下策就是,大明国库虽然空虚,但是有富商豪绅,他们手中有很多银子。让朝廷编织罪名,查抄他们的家产、流放他们的族人,这样大明国库就有银子了。”

徐达嘴角一抽,这肃王的下策为什么都这么残暴呢?

提醒道:“肃王殿下,您还是直接说上策吧。”

“上策啊。”朱拓脸上露出笑容,拉着朱元璋三人:“走,咱们找个饭店好好说道说道,这上策对你们大有好处!”

朱拓轻车熟路的把三人拉到饭店,小二急忙迎了上去,满脸笑容道:“大王,今天想吃些什么呢?”

“再来个全牛宴。”

“好嘞,全牛宴一份,二楼雅间已经为您准备好了,请移步。”

几人坐在雅间,没一会儿小二就把饭菜端上来了,徐达看着丰盛的饭菜,不由的皱眉道:“肃王殿下,朝廷有规定,不能随意宰杀耕牛……”

朱拓满不在乎的道:“徐大人多虑了,这牛是死牛。”

“哦?怎么死的?”

“被人勒死的。”

“……”

徐达叹口气,又试探性的问道:“肃王殿下到底有什么好主意,能让国库的银子充盈?”

朱拓嘿嘿一笑道:“办法就是……做生意啊!正所谓无农不兴,无商不富!上一次我岭南造的镜子,运到京城很好卖吧?”

徐达点点头:“对,那些镜子卖到二十两一块,还供不应求。”

“这就是了!”朱拓一拍桌子,侃侃而谈道:“天底下的百姓穷,但是那些商贾豪强富啊,所以咱们要把岭南新奇的玩意卖给商贾豪强,那银子不就滚滚而来了?”

“单说这茶叶,你们尝尝,就连宫中的父皇也没喝过吧?”

三人抿了一口,脸上露出赞叹的表情。

“这茶叶可是我岭南的一绝,要是拿到京城,那些王公贵族一定是抢购一空啊,这样银子是不是来了?”

“那肃王殿下打算卖多少银子?”

“不多,十两银子一两茶。”

“十两?”徐达面部扭曲,上好的西湖龙井也才五两银子,哪怕是顶好的茶也就这个价钱。

可这茶叶在岭南非常常见啊。

这朱拓哪来的勇气要价这么高啊?

“贵了吧?”

“不贵!”朱拓掷地有声的道:“这茶叶在京城根本没有,卖十两银子怎么了?”

“本王给你们普及一下什么叫做商业!”

“所谓商业,就是人无我有,互通有无。这茶叶走的就是高端市场,你们从我这里十两银子进一两,到了京城就能卖二十两银子一两!”

“甭管有没有人卖,先把名声打出去!”

“就说这茶园旁边有天然温泉,地底下有矿产,白天姑娘们在茶园旁载歌载舞,所以你们看这茶叶摇曳生姿,像不像一个个水灵灵的姑娘?”

“卖的时候,你们只卖给王公贵族,那些没地位的人掏多少银子都不卖。在朝堂之上你如果不喝这茶,还有脸在朝堂混吗?”

“对了,还有我父皇!你们应该让他也喝这茶,最好能让他代言,就说喝了这茶腰也不疼了,腿也不酸了,能一口气跑五里地。”

朱元璋脸色铁青。

其他几个人羞愧的捂住了脸。

就连吕青都没脸看。

自家大王太狗了啊,简直不当人子!

“吕青啊,还有咱们岭南的砚台、丝绸、瓷器都拿过来,让几位大人过过目。”朱拓吩咐道。

没一会儿,吕青将这些东西都拿了过来。

“你们看着丝绸,摸起来比小姑娘的手还丝滑。”

“还有这瓷器,晶莹剔透,这可是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烧制而成的,你们只要卖到京城,保准大赚一笔!”

“尤其是这个酒,味道甘醇,喝下去后飘飘然,就像要成仙了一样,你们快尝尝!”

徐达忍不住,喝了一口,顿时长舒一口气,眼睛放亮道:“果真是好酒!”

“好喝吧?”朱拓笑道:“这些东西都是我岭南的特产,京城根本没有,只要卖到京城,保准能大赚。你们既然是官商,赚的银子交给朝廷不就行了。”

“这样一来,我岭南卖出了货物,国库也有了银子,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朱拓开始给几人画大饼。

“你意思是让朝廷帮忙销售这些货物?”朱元璋皱眉问道。

朱元璋世代务农,他主张的观念是“农本商末”,心里认为商人是寄生虫,只会不劳而获。

所以对朝廷经商还是非常抵触的。

“朝廷怎么能经商呢?”朱拓白了他们一眼,说道:“朝廷可以暗地里扶持几个商贾啊,他们赚的钱交给朝廷就行了。”

“这倒是个好办法。”朱元璋点头,问道:“这些货物加一块需要多少银子?”

“茶叶、砚台、瓷器、丝绸、酒水……”朱拓算了算,兴奋地说道:“不多不多,我给你们装一马车,作价三千两如何?”

“可以。”朱元璋同意了下来,又道:“岭南如今有了这么多产业,不如带我等去见见,也好长长见识。”

“呃,这是商业机密,外人不能看。”朱拓摆摆手。

一旁的吕青面色扭曲,他深知这些东西的情况。

现在的岭南有个锤子的产业啊。

那茶叶就是岭南烂大街的野茶,只不过大王改良了炒作流程,又加了一些配料。

那丝绸也是改良了纺织机,所以摸起来比外面的丝绸更加柔滑。

至于酒水,制作方法更简单了,纯粹是拿烂谷子发酵的。

哎,加一块价格不超过二十两银子,自家大王竟然敢卖三千两银子。

心真是太黑了。

见朱拓态度坚决,朱元璋也没多说什么,举起酒杯道:“好,这些东西我拿到京城销售,要是销售情况不错,今后还来岭南进货。”

“好说好说。”又多了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,朱拓喜不自胜,又提醒道:“但是这些东西拿到京城后,你们不能说是岭南产的。”

“为什么?”朱元璋皱眉问道。

朱拓随口解释道:“不能让朝廷知道我岭南现状啊,不然该加税了,你们也都知道,我岭南百姓过得苦啊,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……”

朱元璋面容扭曲了,岭南百姓要是称得上过得苦,其他地方的百姓就是水深火热了。

他深呼一口气,点头道:“好,我答应你。”

见几人同意下来,朱拓拍着胸脯叫道:“今后你们就是我的朋友,只要你们来岭南,报上我的大名,看谁敢对你们无礼!”

“这大明虽然是我父皇的,但在这岭南,我朱拓说一不二!”

“对了,你们要是在京城遇到什么人才,也可以诓骗到岭南,价格好商量,一个人才一百两银子。”

朱元璋的脸又黑了。

藐视朝廷,贩卖人口……这要是在京城,妥妥的死罪。

当晚,三人回到客栈。

朱元璋坐在桌前,问道:“徐爱卿,你觉得朱拓……如何?”

徐达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评价,良久后说道:“肃王殿下很有想法,也很聪慧,虽然比较顽劣,但是岭南在他治理下蒸蒸日上,这是有目共睹的。”

“是啊。”一想起朱拓,朱元璋就觉得头痛。

说他混账吧,他还挺有能力的。说他仁义吧,他还挺混账的。

“如果老臣没记错的话,肃王殿下今年还不满十七岁吧?”

“没错。”

“这个年龄,要是在寻常人家,已经到了定亲的年龄。”徐达提醒道:“陛下,肃王殿下十三岁就到了岭南,身边没个人,所以性情乖张,无法无天。”

“要不在京城为肃王殿下寻一门亲事,他的性子说不定有所收敛。”

“这倒是个好主意。”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