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一会儿戏,几个年轻人又相约来到镇中一家小茶馆,萧凯特意邀请苏兰三姐妹,进茶馆小坐,三姐妹也没有推辞。
走进茶馆,他们继续聊着外面的世界,国际国内的形势,抗战的烽火己燃遍全国,战争越打越艰难,但形势越来越有利。
年轻人的思想、热情、开朗、富含阳光的朝气,使他们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。
也是第一眼见到苏梅起,胡耀鹏的目光一首粘在她身上。
这时他走到苏梅的身边,很礼貌的对她说:“苏梅小姐,你好,我是胡耀鹏,在上海一家电影公司当导演,现在正在物色一部新片的女主角。
你的美丽、气质简首就是为电影而生的,正符合我心中的角色原型,不知你是否愿意演电影,当演员?
如果你愿意,年后请跟随我去上海,怎么样?”
胡耀鹏一口气说完,生怕被人打断,被拒绝。
苏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,红着脸问:“演电影?
当演员?”
苏梅觉得很新鲜,稀奇,因为她们还从来没有看过电影。
“胡公子,是真的吗?
我……我,能行吗?”
顿了一下,她又继续说:“我不知道演电影是咋回事?
只在学校的杂志上见过照片。”
“当然行啊,一切有我在,你别害怕,我会教你的。”
胡耀鹏看她还有些顾虑,继续道:“你放心,我们是家乡人,是我把你带出去的,一定会对你负责的。”
“那好吧,不过我还要回去和父母商量,他们同意了,我才能去,”梅苏说。
“那是自然,到时候我会到你家,当着你的父母承诺,一定保护好你。
请他们放心。”
“谢谢你,胡公子。”
“应该是我谢谢你,没想到你会答应我,那我们就这样说定了,”胡耀鹏回答道。
“好”。
萧阳看着对面的胡小蝶说:“胡小姐,你也在上海上学吗?”
“是的,萧二公子,我和哥哥都在上海。”
“那回上海后我能去找你玩吗?”
“可以啊,我们到时候再联系,”胡小蝶大方的点点头。
尽显当代女大学生的气质和淡定。
“一言为定,”萧阳高兴地做了个肯定的手势。
萧凯走到苏兰的跟前,一双深邃的大眼看着她。
认真地说:“苏兰,我对你说的是真心话,请你给我一次机会,让我追求你,只要你答应,我可以带你出去读书。”
说到读书,苏兰就有些心动地说:“萧公子,谢谢你,我很愿意出去求学,只是你的家人能接受,像我们这样贫苦家庭出生的孩子吗?”
萧凯高兴地握着苏兰的手说:“放心吧,有我在,谁也不敢瞧不起你。”
他趁热打铁:“我能送你们姐妹回家吗?”
这时天己经很晚,草台戏也收场了。
“嗯,谢谢你。”
苏兰羞涩的点点头。
只有苏欣芸默不作声,她气得要死。
她长得这么漂亮,又有文化,家世也好,为什么就没有人搭理她?
他们几个为什么都不喜欢她,不和她说话,而都要喜欢那两个穷丫头。
她赶忙走到萧凯的面前说:“凯哥哥,我要你送我回家。”
我让萧阳送你回去吧。
苏欣芸心里很不情愿。
在心里把苏兰骂了个千百遍,死丫头,敢抢我的凯哥哥,看我怎么收拾你。
面子上却乖巧的答应:“好吧,凯哥哥。”
几个人挥手道别,约定年后在茶楼相聚。
然后,胡耀鹏和胡小蝶先回家去。
萧阳也送苏欣芸离开,最后是萧凯送苏兰三姐妹回家。
路上,三妹苏玲好奇的问:“萧凯哥,德国有多大,那里的人好相处吗?”
萧凯回道:“德国,和中国比,不算大,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。
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,也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。”
德国人给人的印象是严肃拘谨,但在接触中诚恳坦率。
他们不会主动与人交流,但一旦建立起关系,会非常忠诚。
“不过,德国他们的野心很大,现在正和日本一样在侵略别的国家。”
苏兰和苏梅也各自又询问了很多,萧凯在国外留学的见闻,民情风俗。
在交流中,萧凯发觉苏家三姐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是她们很有自己的见解,很有修养,有内涵,知识面很丰富。
其实三姐妹都很爱看书,她们也读过很多书,父母也很重视和尊重她们。
家里还有两个弟弟,在念小学。
他们家没有重男轻女的偏见,女儿会更受重视。
父亲每个月都要上一次三斗坪,把挑回来的盐卖了,养活一家人,供几个孩子上学。
所以孩子们都很懂事,爱学习。
萧凯把三姐妹送到家,握了握苏兰的手,告别道:“苏兰,再见。”
“再见,凯哥。”
“萧凯哥哥,再见。”
“再见。”
苏梅苏玲都挥手道别。
萧凯转身离开,他忽然觉得苏兰的家,只是最普通的人家,但是和她们待在一起心灵上很舒服,并没有感觉出贫富差别。
甚至相处很愉快。
回到家,萧阳早己到家。
于是,他走过来问道:“哥,你真的打算追苏兰吗?
爸和你妈会同意吗?
还有奶奶?”
“萧阳,我觉得找老婆就是要两个人在一起感觉很舒服,不仅只是外貌,心灵和氛围更是要感觉舒服。”
我发觉和她们家的人在一起就很舒服,使人心情愉悦。
“哥,只要你高兴、喜欢,我都支持你。”
“好兄弟,谢谢你。”
这边三姐妹回到家,父亲还在等她们,看到女儿们回来,慈爱的说:“回来了,快洗洗睡觉吧。”
苏兰说:“爸,您去休息吧,我们马上就睡。”
“好,”爸这就去睡了。
接下来几天就是过年了,镇子里特别热闹,家家户户吃团年饭,放鞭炮。
穿新衣,戴花帽。
街上来了许多玩龙灯、彩龙船、打渔鼓筒、莲花闹,三棒鼓的。
这拨去了那拨来,孩子们围着看热闹,发出一阵阵的欢笑声。
小镇上异常热闹。